Z6·尊龙凯时「中国」官方网站

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 ChromeChrome
  • FirefoxFirefox
  • edge新Edge
  • 360极速浏览器360极速浏览器
  • QQ浏览器QQ浏览器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05治疗

发布时间:2020-12-01 10:50:04 浏览次数: 【字体:

尊龙凯时教学设计

 

 

所授课程

中医外科学

课程章节

第五章 中医外科疾病治法

授课学时

4学时

所属院、部

尊龙凯时中外教研室

设计者

张力 教授

授课专业

中医学定向班

授课年级

大学三年级

  • 导言(引起学习动机,导入主题

引导学生悲悯为怀,精益求精的大医情怀,锻炼学生的团结合作的团队意识。

  • 学习目标  [知识、技能(能力)、学习态度与价值观(情感)]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使学生掌握中医外科疾病内治三大原则;2.掌握掌握清热法的具体应用,理解其他具体内治法则。3.掌握各种药物外治法的选用原则。4.了解切开法、引流法、挂线法、垫棉法的机理和应用原则。

技能目标:1.掌握中医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方法及特点,在具体的疾病诊断中能准确辨病辨证并提出治疗方案。2.通过“问题——启发式”及“案例式教学(Case-based learning,CBL)”等教学方法,选其临床病例进行讨论分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中医临证思维方法,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团队学习(Team-based learning,TBL)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及团结协作的能力。

学习态度与价值观(情感):1.通过理论联系临床病例的辨病辨证到处方或治疗的讲解,激发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坚定学习中医的信念,树立中医药治疗疾病的信心。2.通过小组讨论,增强竞争意识,养成严谨、勤学、善思的学习态度,体验学习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中医外科疾病内治三大总则。2.清热法在外科的具体应用。3.各种药物外治法的机理和选用原。

难点:1.外治剂型的合理选用。2.挂线法的原理。

  • 学情分析与教学预测

1.学情分析:(1)认知特点:对中医外科学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初步了解,对中医外科疾病的认识还不是很多,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有待加强;还未形成良好的中医临证思维模式,临证辨治能力薄弱。(2)知识基础:教学对象是中医学专业本科生,通过两年的学习,已完成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中医基本理论的学习,缺乏对具体的中医外科疾病具体的治疗方法系统而整体的知识。(3)学习风格: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学习积极主动性有待加强;注重理论学习,但临证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明显不足。(4)情感态度:1通过理论联系临床病例的辨病辨证到处方或治疗的讲解,激发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坚定学习中医的信念,树立中医药治疗疾病的信心。2通过小组讨论,增强竞争意识,养成严谨、勤学、善思的学习态度,体验学习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5.信息技术技能:能够利用图书馆资源进行简单的文献检索学习。

2.教学预测:(1)讨论偏题的可能:在本次授课过程中,课前准备有1份病例讨论,通过比较学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中医外科疾病的治疗方法。因学生掌握知识面较窄,可能会出现冷场或者讨论偏题的情况,通过使用一些形象的比喻与图片来引导学生回到正题。(2)治疗方法(方药)多,使用指征混淆,处方和治法选择不当的可能:在中医外科治法的学习环节中,根据教材中典型临床表现与舌脉象来诊断和辨证并处方不难,但相似方剂较多,其他中医外科特有的治法较多,在实际见习中可能有使用指征混淆的情况,因此讲解中适当加入一些临床实际治疗情况,加深学生的理解。(3)辨证方法较多,难以融会贯通的可能:中医外科疾病的除了内治法,还有外治法,手术需结合不同临床实际采用一种或数种治疗方法,通过典型病例分析可以加深印象。

四、教学过程

1.参与式学习的教学环节设计(设计促进学习者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教学活动)

时间(分钟)

授课者的工作

学习者的工作

160分钟

导入新课外科疾病、发展过程与内治三总则、内治法的具体运用、药物外 治、中医外科传统手术疗法、其它疗 法及总结回顾。1. 给出1个临床病例,总结归纳病例的辨病辨证和治疗方法和手段的选择过程。2. ㈠消法:1含义:2消法应用要点;㈡托法:1含义:2托法应用要点。3补托与透托的异同;㈢补法:1含义:2补法应用要点。注:调冲任与补肾养血。3. ㈠内治十一法则:消法法则、托法法则、补法法则。㈡清热法:(重点)1含义:2适应证及代表方:加入清热利湿法。3注意点。㈢养胃法:1含义;2适应证及代表方。4. ㈠消法:1含义:2常用药物剂型:散剂、软膏、糊膏、膏药。3常用药物外治法:熏洗法、箍围法、贴法、掺药法。㈡腐法:1含义;2常用药物剂型:丹药、膏药、溶液剂、药线。3常用药物外治法:浸渍法、掺药法、敷药法、药线法。4提脓去腐、腐蚀及平胬药的应用:㈢收法:1含义;2常用药物剂型:油蜡膏、丹剂、酊剂、溶液剂。3常用药物外治法:摊法、掺药法、湿敷法。5.㈠切开法:1含义:2切开的时机:脓成熟。3切口的方向:根据功能及美观而定。㈡烙法:含义:简单介绍。㈢砭镰法:含义:简单介绍。㈣挂线法:(难点)1含义。2作用机理。㈤结扎法:含义:简单介绍。6. ㈠引流法:1含义;2常用引流法。㈡垫棉法。

1.自主探究:充分利用学习资源,对该病例的主要特点进行分析归纳,作出初步的考虑病名判断和证型诊断,给出治疗方案,提出疑问。2. 启发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思考并回答内治法在外科疾病治疗中的意义。3. 归纳总结外科疾病外治方法使用指征。4. 采用学生总结,教师订正和补充的方式,巩固本节知识要点。

2.教学策略与方法选择:

1. 采用问题——启发式”及“案例式教学(Case-based learning,CBL)”等教学方法课前给出病例,启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究;2. 采用问题教学法,提问引出中医外科疾病的三大内治法。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3. 采用启发教学法,提问:结合中医基础理论,如何将理解并将各种内治法则应用于外科疾病的治疗中?4. 提问:外治法的使用指征如何把握?引导学生从病史、临床症状、及体征方面总结。5. 了解各种传统手术方法的操作规程和手术时机。6. 了解引流法和垫棉法的使用时机。7. 引导学生总结回顾中医外科疾病的常用治法内容。

3.板书设计:

黑板(白板)设计:重点难点内容讲解配合必要板书。

  现代信息媒体设计:利用多媒体投影教室,自制PPT课件。

五、教学效果测试(运用有效方式,了解学习者的学习成果)

1.课内:(1)课前预习:课前给出医案,学生自行查阅资料,并进行讨论,获得初步资料,体现课下的生生互动。(2)课中讲解:上课时以启发式教学及案例式教学方式进行讲解学习,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习的团队学习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之间通过热烈的讨论,各抒己见,加深对中医外科疾病各种内、外治法、手术疗法的认识和理解,做到课上师生互动及生生互动。(3) 课后复习:课程结束后,布置课后思考题,学生之间互相讨论解答,加深记忆,做到课下师生互动及生生互动。

2.课外:(1)自主阅读:提供关于古代中医外科专科医籍及近现代名家医案经验集课后进行学习。(2)自主查阅文献:教会学生利用大学图书馆数据库资源查询相关资料文献进行自主学习。(3)自主到临床见习: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临床见习,加深对中医外科疾病的认识,做到理论联系临床,指导实践。

七、学习资源:1.教材与医籍:掌握中医外科疾病的发病特点和历史源流。(1)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李曰庆主编.《中医外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2)清·邹岳《外科真诠》;明·陈实功《外科正宗》;清·王维德《外科全生集》;清·高锦庭《疡科心得集》。2.互联网资源:中国知网:http://www.cnki.net/,校内通过图书馆入口可免费阅读下载文献。3 临床病例资源:教师在讲课期间,穿插一些一附院中医外科系统各科就诊的病人的临床资料,加强学生对中医外科疾病的理解与掌握。4.教学实训中心平台:利用学校实训中心平台,掌握相关临床诊治技能。

八、教学反思:1.CBL教学及TBL教学对师资的要求比较高,要求教师不仅要备好课、上好课,更要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其次,对学生的自觉学习能力要求较高,提前要求学生作好预习准备。2.需构建适合的病例和问题:中医外科疾病范畴较广,我们在教学中选取比较典型的病例,因此教学效果反应较好,学生分析与理解能力较好。由此,我们认为选择典型病例和适当的提问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九、教研室意见(本设计的优点、不足及建议):

1.自主阅读:提供关于古代中医外科专科医籍及近现代名家医案经验集课后进行学习。2.自主查阅文献:教会学生利用大学图书馆数据库资源查询相关资料文献进行自主学习。3自主到临床见习: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临床见习,加深对中医外科疾病的认识,做到理论联系临床,指导实践。3 教学改进:1教学方法的改进:在中医外科学的教学中,我们抛弃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方式,采取教师主导,学生积极参与,理论与临床病例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法,培养学生在临床实践中面对具体病例时,如何收集、了解病情,如何从错综复杂的病情中准确地分析、归纳、鉴别、判断,从而抓住主要问题,作出正确的诊断和处理。2课堂语言艺术、情感艺术的改进:授课过程中创设情感性教学情境,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性因素,把学生置于一种情感激发、陶冶的气氛中,使之为之所感,为之所动,以丰富的语言,深厚的情感,激发学生爱护病人,以人为本的悲悯情怀。

 

 

分享到:
【打印正文】
友情链接: